緒論
化學發(fā)展簡介;化學的地位和作用;無機及分析化學的主要內容;化學的發(fā)展趨勢和前沿領域;本課程的學習方法
第一章 溶液與膠體
分散系;溶液的濃度;稀溶液的依數(shù)性。
第二章 化學反應的能量和方向
系統(tǒng)和環(huán)境;狀態(tài)與狀態(tài)函數(shù);廣度性質和強度性質 ;過程與途徑;熱和功;熱力學能;熱力學第一定律;定容熱效應;定壓熱效應;焓和焓變;熱化學方程式;Hess定律;自發(fā)過程;混亂度;熵及其統(tǒng)計意義;熱力學第三定律;標準熵;自由能;熱力學第二定律;標準生成自由能;Gibbs-Helmholtz方程;標準生成自由能。
第三章 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
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及其表示方法;反應速率理論;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;化學平衡及特征;標準平衡常數(shù);化學平衡的計算;標準平衡常數(shù)與標準自由能變的關系;化學反應等溫方程;根據(jù)反應熵和標準平衡常數(shù)判斷反應自發(fā)方向;濃度、壓力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移動的影響。
第四章 物質結構簡介
氫原子光譜;玻爾理論;波粒二象性;不確定原理;Schrodinger方程;波函數(shù)和原子軌道;概率密度和電子云;四個量子數(shù);屏蔽效應與鉆穿效應;核外電子排布規(guī)律;能級交錯;周期系;原子半徑;電離能;電子親和能;電負性;元素基本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(guī)律;離子鍵;離子化合物的特征;共價鍵;價鍵理論;σ鍵和π鍵;共價鍵的特性;鍵的極性和分子的極性;雜化轉道;雜化方式與分子空間構型;分子間力;氫鍵;晶體的特點;晶體的類型。
第五章 重要生命元素
必需元素、有毒元素、有益元素、不確定元素;s區(qū)元素(H、Na、K、Mg、Ca)、p區(qū)元素(B、Al、碳族元素、氧族元素、鹵族)、d區(qū)元素(銅、鋅族、釩、鉻、錳、鐵、鈷、鎳)、f區(qū)元素
第六章 分析化學概論
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;分析方法的分類;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;試樣的采取、制備和分解;定量分析結果的表示;活度、活度系數(shù)的概念;誤差的表示方法;誤差的來源和減免方法;準確度和精密度的關系;有效數(shù)字及其運算規(guī)則;分析數(shù)據(jù)的處理;滴定分析基本概念與方法;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與滴定方式;標準溶液和基準物質;滴定反應中物質量之間的關系;滴定度;計算示例。
第七章 酸堿平衡和酸堿滴定法
酸堿質子理論;影響酸堿平衡的因素;分布系數(shù)δ的計算;質子條件式與酸堿水溶液pH值的計算;緩沖溶液的緩沖原理及pH計算;酸堿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及使用酸堿指示劑應注意的問題;強堿滴定強酸;強堿(酸)滴定一元弱酸(堿);多元酸(堿)的滴定;混合酸(堿)的滴定;酸堿滴定的應用和計算;非水滴定。
第八章 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
溶度積常數(shù);溶度積和溶解度;沉淀的生成與溶解;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;沉淀滴定法;重量分析法的分類和特點;重量分析一般程序;對沉淀和稱量形式的要求;影響沉淀純度的因素;沉淀的形成與沉淀條件;沉淀的過濾、洗滌、烘干或灼燒;重量分析法的計算和應用示例。
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與配位滴定法
配位化合物組成和命名;配位化合物的價鍵理論;配位平衡;配位平衡的影響因素;配位滴定對反應的要求;EDTA的性質及配位滴定;滴定曲線;金屬離子指示劑及其工作原理;提高配位滴定選擇性的方法;配位滴定的方式和應用示例。
第十章 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滴定法
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;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;原電池與電極電位;電極電位應用;元素電位圖及其應用;氧化還原滴定法;氧化還原滴定法的應用;高錳酸鉀法;重鉻酸鉀法;碘量法。

無機及分析化學
呼世斌

分析化學
武漢大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