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緒 論
教學目的與要求:
熟悉精神病學及精神障礙的定義,了解精神障礙的病因?qū)W及精神障礙的生物學因素和精神障礙的心理、社會因素。
第二章 精神障礙的癥狀學
教學目的與要求:
掌握常見精神癥狀的定義及表現(xiàn)。常見精神癥狀:感知覺障礙、思維障礙、注意障礙、記憶障礙、智能障礙、定向力、情感障礙、意志障礙、動作與行為障礙、意識障礙、自知力。
第四章 精神障礙的分類與診斷標準
教學目的與要求:
熟悉常用的精神障礙分類系統(tǒng):常用的精神障礙分類系統(tǒng):ICD-10;DSM-Ⅳ; CCMD-3。
第五章 器質(zhì)性精神障礙
教學目的與要求:
了解腦器質(zhì)性精神障礙的基本概念, 掌握腦器質(zhì)性精神障礙常見綜合征;熟悉常見的腦器質(zhì)性精神障礙病因、發(fā)病機制、臨床表現(xiàn)、診斷及鑒別診斷和治療,熟悉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概述(總論),了解各種軀體感染所致精神障礙臨床表現(xiàn)和治療原則。
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質(zhì)所致精神障礙
教學目的與要求:
了解精神活性物質(zhì)所致精神障礙基本概念和精神活性物質(zhì)的分類;熟悉阿片類藥物所致精神障礙(依賴)的概述、阿片類藥物的藥理作用、戒斷反應及治療措施,熟悉急性酒中毒和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礙(戒斷反應、記憶及智力障礙及其他精神障礙)的臨床表現(xiàn)與治療;了解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興奮劑苯丙胺類藥物的藥理作用及依賴的治療。
第七章 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
教學目的與要求:
掌握精神分裂癥的概念、臨床表現(xiàn)、臨床分型、診斷與鑒別診斷、病程與預后、治療與康復;了解精神分裂癥的流行病學及病因與發(fā)病機制。
第八章 心境障礙
教學目的與要求:
掌握心境障礙的概念、臨床表現(xiàn)、臨床分型、診斷與鑒別診斷、病程與預后、治療與康復;了解心境障礙的流行病學及病因與發(fā)病機制。
第九章 神經(jīng)癥及癔癥
教學目的與要求:
了解神經(jīng)癥的病因與發(fā)病機制;熟悉神經(jīng)癥的最常見臨床表現(xiàn);掌握神經(jīng)癥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和神經(jīng)癥的治療;熟悉神經(jīng)癥的常見類型的臨床表現(xiàn)、診斷與鑒別診斷和治療。熟悉癔癥的臨床表現(xiàn)、診斷與鑒別診斷及治療措施。
第十一章 應激相關(guān)障礙
教學目的與要求:
熟悉應激相關(guān)障礙(急性心因性反應、延遲性心因性反應、適應障礙)的臨床表現(xiàn)、診斷與鑒別診斷及治療措施。
第十四章 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
教學目的與要求:
了解精神發(fā)育遲滯的病因;熟悉精神發(fā)育遲滯的臨床表現(xiàn)、病程與預后、診斷與鑒別診斷及預防與治療;了解兒童孤獨癥的臨床表現(xiàn)、病程與預后、診斷與鑒別診斷及預防與治療;了解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的病因;熟悉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的臨床表現(xiàn)、病程與預后、診斷與鑒別診斷及治療。了解抽動障礙的病因;熟悉抽動障礙的臨床表現(xiàn)、病程與預后、診斷與鑒別診斷及治療。
第十五章 軀體治療
教學目的與要求:
掌握抗精神病藥物的分類、作用機制、臨床應用、不良反應和處理、藥物間的相互作用;了解幾種常用的抗精神病藥物。
掌握抗抑郁藥物的分類、作用機制、臨床應用、不良反應和處理、藥物間的相互作用;了解幾種常用的抗抑郁藥物。
熟悉心境穩(wěn)定劑碳酸鋰的作用機制、臨床應用、不良反應和處理;了解有心境穩(wěn)定作用的抗癲癇藥物。
熟悉苯二氮卓類抗焦慮藥物的作用機制、臨床應用、不良反應和處理;了解新型抗焦慮藥物丁螺環(huán)酮。
熟悉電抽搐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、治療方法、并發(fā)癥及其處理;了解電抽搐治療的改良方法——無抽搐電休克治療。
第十六章 心理治療
教學目的與要求:了解心理治療的概念
第十七章 精神障礙的預防和康復
教學目的與要求:熟悉精神障礙三級預防的概念。

牛津精神病學教科書
格爾德

精神病學
郝偉

《神經(jīng)病學》
賈建平